第三十九章 贪污事件-《落升》
第(2/3)页
原来女子名叫沈千依,她的父亲沈日华原本是邻县的县臣,半年前平调到许县来当县臣,虽然都是县臣,但是能来许县这个更发达的地方,还能有机会靠上田家,沈日华还是非常兴奋的。县臣是县里的二把手,地位仅次于县令,平时的工作主要是负责文书、仓库管理这些。
上任两个月之后,沈日华逐渐发现了很多的问题,在检查以前文书的时候发现前几年因为战争的缘故,仓库按规定应该囤积了很多粮食才对,但是仓库的文书上并没有记载有任何粮食,后来随着这三年的和平,仓库里的粮食又回来了,而且比规定的还多了许多,最后又在沈日华上任的前一个月,这些粮食又没有了。
沈日华就开始怀疑有人在这里面牟取私利,原本这事没什么大不了的,很多地方也有类似的情况,只是没有许县这么夸张而已。但是沈日华一门心思都想着做出点成绩好在仕途上更进一步,于是私下调查起这件事来。
这一调查不要紧,居然查到了县令金子源和此事有关。以前大宋处在战争时期,粮食作为一种战略物资是被官府管控的,这导致市面上的粮食供应紧张,粮价高涨,金子源就在这个时候高价把粮仓里的粮食都卖了出去。最近这三年太平了,金子源又用极低的价格把粮食全部买了回来。这要是在平时也不会有人说什么,但是发生在战争时期,这可就是死罪了。另外金子源如果用的是自己的粮食也没什么,商人发战争财的也有很多,但是他用的是国家的储粮,最后赚的钱还全进了私人口袋,这问题就有些大了。
查到这里,沈日华犹豫了,这件事情可大可小,如果只是一个仓库小吏干的,沈日华会毫不犹豫的处理他。但是现在查到是县令大人干的,这一个不好就得把自己搭进去。但同时这也是一个好机会,如果能借着这个机会扳倒金县令,那自己不就有机会当县令了吗?
犹豫了几天之后,沈日华终于还是舍不得放弃这个机会,他想到一个折中的办法,就是去田家,把这件事告诉田裕隆的弟弟田裕丰,看看田裕丰是什么态度,如果田家支持自己,那就大着胆子揭发金子源,这样还能拉进和田家的关系,之后金子源倒了,在争夺县令这个位置上,田家还能帮自己一把。如果田家不支持自己,那就大事化小小事化无了。
想到这里,沈日华敲响了田府的大门,田裕丰听完沈日华的诉说当场就火冒三丈,说在许县居然还有人这么胆大妄为,敢干这种事情,这是打他们田家的脸,田裕丰还大力支持沈日华去把金子源揪出来,让他不用怕,有什么事田家做他的后盾。
得到田裕丰答复的沈日华心中自然大喜,回去之后就着手准备向县令金子源开刀。谁知道刚刚准备好材料,沈日华自己就被金子源派的人带走了,说有人检举他在任许县县臣期间,利用自己县臣的权利把粮仓的粮食高价强制卖给当地的商人,为自己牟取私利。
沈日华还没来得及出手就先被金子源关进了大牢,后来经金子源调查取证,各方面证据确凿,现在等最终的判决下来,就要把沈日华斩首示众。
沈千依知道父亲出事之后,连忙去找田裕丰,她认为田裕丰知道父亲是被冤枉的,只有他出面才能救父亲。结果赶到田家,田裕丰不仅没有见她,还让人把她赶了出去。
沈千依不死心,后来又几次去田家堵田裕丰,田裕丰不胜其烦,最后让人把她赶出许县。
听沈千依说完这一切,石落升心里大致明白了,倒卖粮食绝对不是县令金子源一人所为,背后肯定也有田裕丰参与,这沈日华初来乍到,贪功心切,里面的厉害关系都没有理顺就上门向田裕丰揭发,田裕丰自己肯定也很意外,居然有二愣子敢在自己的地头搞当地的县令,于是表面安抚了沈日华,转身就把这个事情告诉了金子源,让金子源自己去处理。
金子源收到田裕丰的消息后勃然大怒,立即串通了几个商人,反过来诬陷沈日华,就这样沈日华什么都没来得及做就被下狱了,而沈千依这一切还蒙住鼓里,甚至把田裕丰当做最后的救命稻草。
第(2/3)页